這次到金門參觀了「奎閣」~~特別了解一下魁星爺的小故事~~

原來~~早年「奎閣」旁邊則有很多「轎間」,一頂頂的轎子羅列,等客人上門,是當時的交通工具,也是迎親必備的門面。

「奎閣」旁的白色高牆外,當年還有條「總爺街」,一直通到總兵署,因臨近吧薩,是往來市集民眾必經之地,附近有雜貨店、滷肉店等多家小店,曾經熱鬧一時。

民國三十七年,國軍駐守金門,「天馬部隊」營隊就住在「奎閣」前面的「火埕」,當時部隊養馬當交通工具,該營部有五隻馬,三位老馬伕,馬伕就將馬綁在「奎閣」附近。當時,「奎閣」內有樓梯、書櫥,收藏很多書,原本旁邊還有三間靜房,供考生靜修、看書用。但因年代已久,三間靜房頹圮不堪,後來都被天馬部隊拆掉。由於時局不好,「奎閣」的木門都被拆掉拿去當材火燒,原本的魁星爺木雕金身也失落不見。後來,當時的社教館長王炳恒由台灣重做一尊,就是現在請至一樓供考生膜拜的大尊魁星爺。

「奎閣水,水在圍牆」,看著垂垂已老的「奎閣」,風采已不如當年,以前的「奎閣」,四周築有堂皇圍牆,才真的漂亮。那時,圍牆範圍不大,大約就立在現在的花台界線旁,圍牆分成二層,下面以石塊堆成石牆,用石灰砌縫,再堆上紅磚。上面則是「樁牆」(用白灰、紅赤土、大粒砂、黑糖混合做成),圍牆高度,成年人舉起手還勾不到頂,庭院內,則放置「金爐」、「字紙爐」各乙具,「金爐」用以燒「金」紙,「字紙爐」是焚燒書冊用的,以示對孔夫子的尊重。美麗的圍牆,於民國五十二年間被拆除,全拿去當興建金蓮淨苑的部分建材。

談及鄉親祭拜魁星爺風氣的由來,老一輩的民眾表示,家裡小孩不乖,不愛入學堂唸書,大人前腳才離開學校,小孩隨後便跟著逃學,有人聽說魁星爺很靈驗,來拜拜後,小孩變得愛唸書,也不會逃學,口耳相傳下,才有越來越多的人前來祭拜魁星爺。

由於常有民眾還願,魁星爺滿身的金牌遭宵小覬覦,曾被偷走,也有小孩爬到二樓時不慎摔下,所以,除了將還願的金牌移至他處保管,「奎閣」大門也鎖上,以免發生意外,有需要入內祭拜的民眾,再向附近代管鑰匙的陳天成等人索取大門鑰匙。

「魁星爺出頭天了」!過去長時間上鎖,「奎閣」香火不盛,許多人幾乎忘了它的存在,由於魁星爺的生日是農曆七月初七,也是做醮酬神之時,俾讓「魁星爺」的香火能夠延續,長長久久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網友的見證~~魁星爺的小故事~~

民國76年(1987)冬天, 在外島小金門(烈嶼)當兵服役的日子即將屆滿.
返台前的最後一個休假日, 在金城鎮上, 約莫下午三.四點, 街上遊人稀少, 正往營區回程, 忽見一駝背麻臉老翁, 自右手邊巷口急急衝出, 當時唯恐撞跌老翁, 剎時後退閃避,
不料老翁卻直衝而來, 手捧一尊素舊沾塵之木雕神祇遞交吾人面前, 細言叮囑務必妥善收藏帶回台灣,並預言未來他日必有造化, 頓時吾人疑其為竊賊失風置贓之舉, 正欲退還之際, 卻見老翁迅即轉身,遁隱昏暗巷內不遠處之古厝廟堂中, 消失無蹤, 也不見他人出尋此物, 駐足一會兒,

吾人只好狐疑莫解地攜回營區, 燈光下乍見此木雕神祇, 面狀猙獰, 姿態怪異, 心中甚感不安, 隨手置於床腳處待丟棄之破舊長筒軍靴內, 欲於離營時一併扔棄, 遂不在意, 但抵台返家後,卻驚見此長筒軍靴置於大旅行袋底層, 木雕神祇則安然其中.

詢問附近廟祝, 適知此面貌猙獰之木雕神祇為文昌神 - 魁星爺.
多年來, 此尊木雕魁星爺恭置於廳櫃中, 伴我結婚生子, 順遂連年, 夫妻工作之餘, 參加各種進修考試,每試必中入榜. 長子及么兒(相差六歲)在校成績也名列前矛, 長輩老師皆讚譽不已.

長子約9歲時, 全家赴高雄縣佛光山觀賞元宵節燈會, 人潮洶湧, 行經麻竹園, 長子於麻竹園賓館門口路前巧遇佛光山宗長 - 心定法師, 法師停足凝視, 並趨前撫首默語, 讚譽吾兒相貌不凡, 氣宇軒昂,誠為人中之龍, 未來必有大用, 諄告吾人應善加調教栽培.

諸如此類求學順遂. 財運亨通之事, 不勝枚舉, 似是巧合, 卻覺頻繁得令人不禁想起前因後果的必然,冥冥之中, 可以清楚感覺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正主導蘊化一切, 且還在持續進行中, 使吾長持敬畏之心, 不敢懈慢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魁星,又名魁星爺、大魁夫子、大魁星君,為讀書士子的守護神

  魁星為北斗星的「璇璣杓」,即是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顆星,這四星為魁,其余三星為杓。魁星的形狀,完全是根據字形而來的,一個「鬼」,踢著一個「斗」。

  顧炎武《日知錄》里說「今人所奉魁星,不知始于何年。以奎為文章之府,故立廟祀之,乃不能像奎,而改奎為魁,又不能像魁,而之字形,為鬼舉足而起其斗,不知奎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。」可知明代已很流行。顧氏并說魁星實為「奎星」,因為奎是「文章之府」。

  古時候,人們興建了不少的魁星樓、魁星閣之類的建筑,許多人對這「魁星」的來路不甚了解,但一提起「五魁首」,則是人人皆聞,這是喝酒划拳時常用的酒令。這「五魁首」就與「魁星」 有關。

  「五魁」,即「五經魁」、「五經魁首」。明代以五經即詩、書、易、禮、春秋取士,每經所取第一名叫「經魁」。「魁」為「首」意。鄉試中,每科前五名必須分別是某一經的經魁,故稱「五經魁」,簡稱「五魁」。而這「魁」字,則源于古人的奎星崇拜。

  奎星為二十八宿之一,是西方的白虎七宿的頭一宿,共包括十六顆星,奎星被古人附會為主管文運之神。所謂「奎主文章」。說它屈曲相鈞,似文字之書。因「魁」與「奎」同音,并有「首」意,所以代替了「奎」字,出現了「經魁」、「五魁」等名目。古代,狀元又稱「魁甲」 ,解元又稱「魁解」。

  「魁」字后又被一引起人望文生義,加以曲解。說什么「鬼搶斗」、一鬼之腳右圍如踢北斗,從而魁星被形象化──其實就是鬼化。它被描繪為一赤發藍面惡鬼,立于鰲頭上。一腳向后蹺起如大變鉤,一手捧斗,另一手執筆,表示在用筆點定中試者的名字,這就是「魁星點斗,獨占鰲頭」。這幅尊容被讀書人視為神明,并以為高中之兆。

  「獨占鰲頭」,是因皇宮大殿台階正中石板上,雕有龍與鰲(大龜)。唐宋時,考中的進士要站在台階下迎榜,為首的狀元則榮幸地站在大龜腦袋上,故曰「獨占鰲頭」。學而優則仕,是封建時代的金科玉律。魁星掌管著文人們的榮辱成敗,自然非同小可。盡管它鬼里鬼氣,卻極受讀書人崇拜,有些人在考試時,在座右貼上魁星像。有的還在懷里揣上泥塑小魁星,以求神明保佑,文運亨通。

  古代讀書人,雖自稱為孔子的信徒,同時卻也崇拜文昌等神。這種神一共可以湊成五位,五文昌是指文昌帝君、文衡帝君(關公)孚佑帝君(呂洞賓)、魁星和朱衣五位。自古以來,稱狀元及第為「大魁天下」,因此,讀書士子都奉祀

魁星,冀求科試及第的榮譽。古時習俗相沿,七夕晚上,讀書士子置酒歡飲,稱為「魁星宴」。這一天據說是魁星的生日。有所謂「魁星會」,由塾師領導弟子向魁星設祭行禮,而造型看起來跳跳蹦蹦的魁星,也就被稱為「魁星太子」了。祭拜魁星,據說還要以一個狗頭做為祭品,因此就有「屬狗祭魁成底事」的詩句。

  根據民間的傳說,魁星爺在生前奇醜無比,不但生了一張滿臉斑點的麻子臉,也是個跛腳的人,當時有人作詩來取笑他:

  不揚何用飾鉛華,縱使鉛華也莫遮;

  娶得麻姑成兩美,比來蜂室果無差。

  鬚眉以外源留爪,口算之旁雁踏沙;

  莫是簷前貪午睡,風吹額上落梅花。

  相君玉趾最離奇,一步高來一步低;

  款款行時身欲舞,飄飄踱處平如口。

  只緣世路皆傾險,累得芳蹤畫側欹;

  莫笑腰枝常半折,臨風搖曳亦多姿。


  雖然魁星爺奇醜無比,但他人醜志不窮,發奪用功之下,居然高中科舉。皇帝當面殿試時,曾問他的臉上為何生有許多斑點?答曰:「麻面滿天星。」再問腳為何跛時,復答曰:「獨腳跳龍門。」皇帝見其對答如流,就錄取他了。

  另有傳說,魁星爺在生前雖然滿腹學問,

可是逢考必敗,於是悲憤得投河自盡,想不到被鰲魚救起,昇上天而成了魁星。

  古代時科舉放榜形式,乃是拆一名、唱一名和填一名。方法是從第六名倒回來揭曉,一直填到最後一名,再重頭開始宣佈前五名的高中者,這前五名就叫作「五魁」,第一名的狀元叫「魁首」。

  可見魁星與考試的關係是很密切的。古人傳說侍奉魁星爺可以保佑書讀的好,又說可以高中狀元。因此古代的讀書人大多以魁星作為守護神。不少學子在自己的宗室廳堂里供奉魁星爺的塑像或畫像,除了保佑自己的考運享通之外,也可以向人誇耀自家是一個書香門第。

  在民間的魁星塑像,右腳踩鰲頭,左腳跛起踢星斗,右手握筆,左手執星斗,全身呈現扭曲的形狀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gp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